WFU

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

聚焦思緒,自我檢視與發現問題

文:莊慧玲




第28期寫作班的學員組合非常特別。最年輕的是小二生,她和讀國二、國三的哥哥、姊姊與爸爸、媽媽一同報名上課。還有曾出過二本學習工具書的日語講師,她想寫一本飲食文化書。

十五名學員學寫作,可是理解與程度差異很大。要怎麼設計課程,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呢?

時間有限,要先教最重要的核心。我觀察洪老師教的更少,但說明的更清楚。連續三個週五晚間上課,八歲的孩子認真參與,也能回答老師的提問,代表內容有趣,能吸引她持續專注。

進步的關鍵在於課後作業。想要精進寫作,你得親自寫,再經由老師具體說明要怎麼修改。老師會針對你的個別需求,客製化你的學習方案。

寫完二篇的學員們,在寫作群組熱情的分享自己的新發現。第一篇心得文釐清學習目標。第二篇藉由分享疫情改變自己的故事,讓我們更加理解彼此。

提出好問題,能拉近教與學的距離。課堂上,洪老師用提問方式,邀請學員分享觀察,練習說出自己的想法。透過課後文章的練習,學員也發現自己的不足,勇於請教,好奇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寫作力。

昨晚下課前,洪老師問我,學會「精準寫作三部曲」後,對我有什麼幫助。雖然當下我沒辦法即時簡單說明,不過,其實這是我不斷會問自己的問題。因為不斷反思能幫助我更了解自己。

我分析與摘要這三次課程重點與學習心得,整理如下:


學會魚頭句,文章好讀易懂


洪老師告訴我們,用精簡的一句話貫穿重點,再展開成完整的內容。作者要先化繁為簡,找出想說的重點。接著再段段相扣的說明,讓讀者一眼理解。

我一直覺得魚頭句很難教,這次課程終於得到解方。洪老師說明的方式,是連小學生都能聽得懂、記得住。而我對樹狀圖的概念印象深刻,這是大自然界及人類熟悉的思維模式。

還有本期折解蘋果公司文案中魚頭句,很貼近國、高中生的世界。

簡單是透過減法思考,是下功夫有意識的訓練。


BBT是萬用思考流程


BBT是洪老師的獨門秘訣,他指出這是人與人之間,有效溝通和理解的方式。他提醒我們「要按潛藏的步驟,循序漸進」,不能省略或斷掉,否則讀者會不理解。並且要有「吸引人的矛盾挑戰」,才能讓你的文章故事不斷動起來。

BBT可以是一句話、文章的開頭的第一段、不破梗的電影梗概、一本書的文案,或是一頁的論文摘要。有BBT開場,快速帶領讀者進入你的文章世界。

學會BBT,會打開你的寫作思路。二位父親學員,都運用BBT寫出長篇文章,也初次寫出內心轉變的心路歷程,非常感人。

就連不太習慣表達的國二男生,也能用BBT架構短文。我則學到洪老師怎麼引導提問,讓孩子寫出更多細節、畫面與心情。

學會怎麼寫,就能想得更多、更深。


金字塔,讓思考看得見


《精準寫作》一書提到,金字塔結構有視覺化思考的效效果。圖形簡單好畫、方便討論,能快速聚焦。往上是抽象,向下則是具體,先上拉說重點,再往下說明細節。而且觀點不同,重點與細節都要跟著改變。

例如本期有位學員是珠寶電商,洪老師也提供顧問角度的專業建議。她的文章主題,原本是疫情中她自我學習,幫助經營公司。沒想到經過洪老師修改與提問,4.0版馬上加值升級,還變出二篇可再加寫的「感人的創業理念故事」、「疫情中怎麼重新盤點資源,找到新的生存之道」。

洪老師會透過作業,幫你找出更好的人生視角。濃縮你的人生故事,幾句話提供你新的思考方向。我覺得這才是課程的彩蛋與驚喜。

金字塔三重點,磨練完整思考與獨特觀點。

我回想,20期洪老師曾分享Jony Ive (曾任蘋果公司的首席設計長)的一段話「你必須反覆思考你想傳達的訊息,直到你找到前後呼應的部分,找到最精簡且準確的部分」。我認為洪老師的課程,能有效幫助大家,努力學會這個精神。

回答洪老師的問題,我的經驗是學會魚頭句、BBT與金字塔,持續練習就能精進自己。這套架構能幫助我們聚焦思緒、檢視與發現問題,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
報名課程



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有架構的教會你,想出精準的一句話

 文:莊慧玲




第27期「精準寫作力」課程在上週三劃下句點。同時,也代表大家要開始持續自我學習。不過,下課後我卻會不斷回想,課程中洪老師精采的解說、學員課後作業的反思,以及過去一個半月來,我們持續挑戰自己、相互腦力激盪的各種靈感與創意。

本期16名學員來自各行各業,包括:稅務公務員、國小台語教師、高職國文教師、教外籍人士的華語老師,產物保險業務員,教育基金會行銷人員、企劃人員、訪談人、資深記者、身心靈領域工作者、塔羅占卜師、職場英語教練、銀髮族收納整理師、一人公司創業者、科技客服工程師、與研發主管。與寫作相關的特別主題有:地方創生計畫書、親子自然體驗與親子登山健行。

我和凱彥也「重刷」上課,陪伴初學者練習,並持續觀察洪老師在寫作教學的細微轉變。

我發現課程設計部分,老師選用更生活化的題材,也更強調寫作在職場的應用。例如雨天行車宣導、花季賞花宣傳等新聞稿演練,經由老師的修改與示範,能了解怎麼把想說的內容,寫的清楚又吸引人。

洪老師提醒,你所負責的工作,都要能將內容具體說明白,如同新聞稿般,在工作上清楚表達,或對外向大眾溝通。

並且,我發覺老師教學功力又更扎實。因為他經常在全台各地培訓,要教國中生、高中生還有大學生。他更知道要怎麼說,你能更快聽懂,也能因應不同學員需求,調整文章Before和After的比較深度。

每次上課,大家的大腦就像在跑步機上不停的練跑。下了課,頭腦仍持續不斷運轉。認真上課的額外獎勵,就是讓你變得耳聰目明,隔天上班時,用腦工作也更有效率。

回顧本期我的收獲,整理成下列三個心得:


(一)一句話,讓讀者看懂


洪老師提到,魚頭句是解讀資訊意義後,再精要出來的句子。為了讓讀者輕鬆好讀,我們在寫作前,要先決定好「要說什麼」,再轉成簡潔的文字。

例如簡報投影片的標題,一般人只是簡略說明圖表名稱或定義。老師教我們較好的作法,是一張投影片表達一個關鍵訊息。先解讀數據,再用魚頭句精要說明意涵,才能讓讀者有效理解。

五次上課,老師循序漸進、有系統的教我們建立有效思考模式。

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,是「藝術,是火與代數構成的」。老師指出,想要創作,光有熱情是不夠的,你要有一套能力幫你把心中的那把火延續下去。而這種能力就是運用邏輯思考與精準架構的寫作力

文章有層次,讀者才會想看,也能好奇與期待,想知道「看完會得到什麼」。


(二)一句話,說明背後的問題縮影


老師教我們活用「問題意識敍事線」開場,讓文章轉折有變化。老師提醒「寫作者要讓文章保持動能,一直在思考文章的走向,那條敍事線是怎麼走。」

老師形容,這像是登山時,有意識的逆勢攀爬。過程中要很費力的練習,你得逆向舖陳高低落差,有了反差與對比,才能讓文章流暢好讀,如同生動激昂的溪流。

還有,老師也分享個人自身經驗在寫作時,要怎麼連結公共及社會性議題。他建議「要把個人所代表角色的縮影,代入與拉近公共議題,重要的是要寫出你的反思與行動方案」。

我個人的學習經驗是,雖然BBT看似概念簡單,但要反覆思考、閱讀與感受,不斷比較練習,才能學會其中的精髓。

但是,只要你能學會,可以應用在寫作、簡報、講故事、問題解決、甚至一本書的文案等,其價值遠超過學費。

另外,心得文的寫作格式也能進一步應用。例如寫讀書心得,或是推薦一本書,你可以從中變化出自己的風格。只要能用你的個人視角、你的經驗與觀點去詮釋這本書,就不會出現只會轉述「作者假牙」的問題。

老師的比喻很鮮明「要把知識、專業拆解與消化,想辦法轉化成我自己的牙齒。」

說服讀者、感動讀者後,更重要的是要把問題解決。


(三)一句話總結,強化文章重點


《精準寫作》書中所談的寫作構思流程,老師也在課程中反覆說明。

洪老師教我們在寫作前,先畫出文章設計圖「扣緊主題,找出核心重點、文章主線與觀點,再用金字塔架構三個重點」。接著用段落思考,一段一段,一字一句的輸出成文章。最後一步才是下標。

老師提到,上課時他幫大家聚焦學習目標,弄清學習動機,不斷的實做與寫作業練習,就是要讓大家養成自我檢視的習慣

我和凱彥則對「回去寫一篇」非常有共嗚。每次和老師討論完文章架構後,若老師邀稿「這不錯,可以回去寫一篇」,我們會很認真練習產出文章。從一句話、一個段落到一篇文章,不斷練習有意識去組織與統整,思考BBT與三個重點間要怎麼環環相扣

長期扎實訓練寫作基本功,幫助我們把不可能變可能,在今年秋天完成獨立出版電子書的困難任務。

我持續學習,也反饋在教兒子寫作。這個月我陪他練習寫作時,他開始有意識觀察文意前後是否有斷點,要怎麼連接才會順暢。十歲的他,無論是學校課業與安親班複習,多是熟練標準答案。唯獨與媽媽寫作,是讓他覺得最難、最辛苦的事,他形容像是「強力大腦訓練」。

但令他意外的,是每次寫作後,隔天上課都覺得頭腦很清楚,而我教完他,也發覺頭腦更清晰。所以,兒子還會願意跟著媽媽一起學習,他明白有辛苦付出,能帶動他學會更多事。

「精準寫作力」的魚頭句、BBT與金字塔,是洪老師解構出寫作最重要的架構。這堂課教你如何思考,用「一句話」說明重點、關鍵問題點與觀點

持續練習寫作,你就能用一句簡單的話駕馭複雜,獲得精準思考內功。


立即報名



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

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》親身實踐用時間培養自己,溫柔和讀者前行



先前讀過《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》,但是我更喜愛這本今年九月出刊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》。

作者林怡辰是國小老師,熱愛推廣閱讀。雖然本書主打的讀者群是教師,但同為媽媽,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。




閱讀後,簡單摘要我的觀察與反思:


管理時間前,要先照顧自己


作者點破「時間管理是個假議題」,因為可以管理的,只有自己。

只有先照顧好自己身心,讓自己滿足,才能讓時間為己所用。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、用來完成你今生重要的目標,是怡辰老師在書中重複提醒的概念。

有時,快不一定好。我也曾誤以為,把行程排滿才是有效率。後來才知道,要先設定大方向、聚焦及分拆階段目標,同時要保留空白與獨處的時間。

而且,有些事需要時間慢慢醞釀,是急不來的。

我很認同本書理念,我們要努力實現夢想,同時保有內心餘裕。

另外,讓我更受用的,是作者分享如何對抗「寫書」。


寫書,重點在於天天持續、難在時時累積


作者在書中分享創作第一本書的心路歷程。「寫第一本書像是有新手魔咒。……我愈想逃避、不想面對,寫書這件事就變得愈困難,難到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著手。」

直到有前輩提醒她,要「縮小自己」。把寫書的動機,轉為對別人有益的大我。如何透過寫一本書,為有同樣情況的人來幫助,就是這本書出版的重要價值。

「寫書是為了幫助讀者」作者說當她改變心態,整本書就換了想法,她的靈感與文字就嘩啦嘩拉的不斷從腦中冒出來。

不過,我更佩服是怡辰老師寫書的決心與執行力。

後來她寫第二本書動機明確,也找到克服沒時間寫的方法。

她每天清晨四點起床,花三個小時寫二篇共五千字文章。連續共二十天,寫了十萬字 ( 這產量太震驚!  )。

有人覺得她寫得很快,但其實她已經寫了二十年的部落格,而且大學時期就常投稿賺外快。

讀完本書,每當我寫不出來的時候,就會拿怡辰老師的故事來激厲自己。


時常自問「這一生,你到底想要什麼?」


怡辰老師透過本書,溫暖傳遞出,她在擔任機智教師外,以及三寶媽等多職角色中,怎麼堅定活出自己的價值。書中有很多她與自己的對話,很適合父母學起來,或是教小學的孩子。

寫作是怡辰老師的北極星,健康、家人以及財務工作夢想是她人生重要方向。

在本書中她詳盡無私說明,她怎麼將目標分切,善用時間實現。例如「導師媽媽的一天(時間管理版)」、用手帳紀錄時間、以及她的時間管理表格等,都對讀者很實用。


溫柔和讀者前行,親身實踐用時間培養自己


還有,在書中她也採訪七位教師的時間心法,與作者的想法相互參照,增加視角。

另外,購書可以加入作者專屬社團。能持續與讀者討論、交流,創造一本書更多的價值。

推薦一起來讀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》,共同感受書中溫暖的光與學習實用的妙方。


購書連結



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

《母愛有多難》從生命的艱難中,看見深厚的母愛

 




《母愛有多難》作者李換,將養育多重身障兒三十年來的各種心疼與心酸,淬煉轉化成溫柔動人的篇章。生命很艱難,但她的文字精簡有力,充滿厚實的母愛。

我覺得更難的,是她的寫書歷程。她在後記提到「寫下來成為我心頭的一件事」。為了讓社會能更認識及接受身障孩子,也想給相同境遇的母親一份支持的力量,作者堅毅的面對過去的困頓與傷痕,勇敢挖掘內心痛苦的根源。

她邉哭邊寫,花了三年才完成。謝謝她用心書寫,也感謝遠流出版。這本書讓我們看見,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,平凡真實的可貴力量。

日前看完書的介紹與序文,我馬上下單電子書,還忍不住一口氣讀完。摘記書中令我感動的部分:


鋼鐵意志鍛鍊出柔韌的母愛


第一是母親的包容與溫柔視角。藉由作者細致描繪,從母子日常對話中,我看見兔兔的俏皮與逗趣,賴皮與撒嬌,很多情境都讓我不禁莞爾。

和一般孩子相同,特殊的孩子也有各種情緒感受,親子間亦會鬥智與冷戰。

閱讀本書,從中讓我們有更多面向,去認識這些特別的孩子,進而重視人性與包容善待。


身障者手足也需要關注


第二是身障者手足常被忽略。作者點出,受限於家庭資源,與照顧者無多餘心力,身障者的手足,很容易有性格上的傷痕,或因協助照顧家人,要放棄自身夢想。

我覺得作者的教養理念,也值得我們學習。面對心靈受傷的妹妹,除了看書找解方,作者也及時尋求醫療上的幫助,讓兔兔和妹妹都能健康成長。

並且妹妹長大後也勇敢追夢,讓我們看到,更難的盼望也可能實現。


特殊孩子教養的長期規畫


第三是關於身障孩子的教育與社會支持。作者分享身障兒需要因材施測、不同成長階段如何調整,持續讓孩子能學習自理與社交,很值得借鏡參考。

她努力讓身障孩子出走各種侷限,想辦法過正常的生活,令人動容與欽佩。

書中讓我最不捨的,是作者為兔兔找教養機構。其中有段她描述,因為她用心照料、忍辱負重二十年養育兔兔,反而讓機構在評估時,將兔兔排除在外。而原因是,兔兔的家庭完整而非父母離異、支持資源夠多。我讀至此非常揪心,深深體會到作者一家,所歷經的現實是多麼令人崩潰和洩氣。


藉由文字及故事,看見同理彼此的更多可能


雖然,作者人生比我們艱難很多,但這本書節奏輕快,內容精采好看。母子之情、身障兒教養的艱辛,還有作者的智慧與定見,書中分享很多的寶貴經驗,值得細細回味。

這本書,開啟我們的眼我們的心,讓我們看到多麼深厚的母愛。


最新消息



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

用寫作與思考不斷精進自己


文:莊慧玲




昨天七夕夜,是第 26 期「精準寫作力」第五堂課程。實體課受疫情影響後,去年9月到今年8月期間,洪震宇老師共開設五期( 22、23、24、25、26 )線上課。

本期是《精準提問》新書上市後最新一期寫作公開班。我和凱彥想觀察洪老師在寫作課的教學改變,並持續和新進學員一起互相學習。

十二位學員學寫作,有的才要開始,有的是想突破,還有幾位是重新歸零學習的老師。這班組成非常多元,包括:家醫科醫師/醫學系醫學人文教師、中醫專刊編輯、醫療器材第三方稽核員、電子科技職安主管、石化銷售/葡萄酒貿易、飯店業經理/醫院公關、減脂教練、壽險顧問/專欄作家、國中國文老師、國小藝術老師/小五班導、高中國文老師,還有銑床設備製造中小企業家/路跑新手。

我從他們身上,感受到旺盛的學習動機、互相幫助解決學習問題、還有每週準時交作業的決心。正因大家共同努力付出,經過一個多月來不斷挑戰自己,學會寫作前的構思、文章整體架構思考以及應用快速聚焦抓重點能力。

本期我覺得很有啟發的三個重點:


(一)魚頭句提醒自己,這段要說什麼 ?


洪老師告訴我們,一張便利貼寫一個魚頭句,每個3S魚頭句像是一張PPT簡報,幫助寫作前的發想。接著調整順序,建立每段關連,排列出最佳段落組合。藉由魚頭句,俯看文章的整體骨架。

《精準寫作》提到,先往上抽象思考,透過分類歸納,提煉出共同重點,再具體描繪細節,讓讀者易想像好理解。

超級認真的世盈發現到,雖然《精準寫作》書中寫得很清楚,看書覺得懂,上課時也能理解,但在作業練習中,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裏。這是因為教與學,想與寫,中間都有一段落差。

而我觀察到,洪老師此次微調教學流程,使學員在線上更專注聚焦。第一堂課先讓學員快速分享經驗,再讓課堂中的大家了解彼此背景與學習目標,同時課程中用更簡單與生活化的實做練習,讓寫作新手聽得懂、寫作高手想得更深。

洪老師有效教學的策略,就是找出具體可進步空間,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。同時也運用提問引導思考文章的問題意識。


(二)故事開場,讓讀者進入你想說的主題


BBT 是洪老師淬取多年故事力的精華,用一句話開場,是不破梗的故事軸線,也可用做論述前的脈絡說明。

芳藝分享有趣的經驗,她以前寫文章會舖陳太久,導致主題相關的重點內容偏少,自己重要的論述與反思都被壓縮或不見。

洪老師教我們,透過 BBT 勾住讀者的閱讀框架與問題意識,勾動讀者好奇想看。此外用 BBT 結合自己的觀察與經驗,練習建立獨特觀點,而且要與讀者扣連。

洪老師點評作業,常幫你打破舊有的思考框架。例如:「別人的金句要再判斷思考,並轉換自己的話」、「文章最吸引人的,就是面對心魔要如何克服的過程」,「讓讀者深刻認識你:你在這個階段的故事、在這個情境下的選擇與改變」。

與先前相比,本期洪老師在教學上先說明問題意識,再帶入 BBT 教學,讓學員對 BBT 有更深的認識。同時進一步示範,應用 BBT 說明一本書的市場定位,簡潔勾勒出你的作品到底哪裏不同。還有他怎麼運用 BBT 在書籍推薦文的背後思考,幫助學員思考與活用。

這堂課不只教寫作,洪老師也教人生困境的問題意識,還有從過去經驗中提煉能應用的好方法。


(三)金字塔架構,論述完整有說服力


心中有讀者,到寫出對讀者有幫助的文章,作者需要不斷練習編輯取捨能力。

洪老師建議,多運用空間軸思考三個重點,否則易陷入一直舖陳時間因果關係,導致文章冗長一直空轉。他也不斷提醒, BBT 的功用是舖陳,用一分鐘快速講完BBT勾子,然後架構好三個重點,再用具體實例或故事一一說明清楚。

每期課程的最後一堂課,收獲滿滿的學員總是依依不捨的結束課程。大家很好奇,接下來要怎麼自己開編輯會議,轉換更好的思維,實際應用在生活中?

我分享自己不斷應用的方法:

第一,教學生或孩子,有對象可實際練習。例如我經常要求兒子比較差異點,他很習慣會思考一到二個重點,經由不斷討論,再找出常令我驚喜的第三個重點。

兒子還和我分享,他現在找人聊天,會先思考話題線頭─他好奇的問題,其實就是BBT。

第二,閱讀優質作品與書籍。我學會寫作後,開拓新的閱讀主題,像是洪老師的書單,我非常推薦。

觀察優異作者的敍事能力,對寫作思考非常有幫助。其實,我也經常反覆閱讀洪老師的著作。去年因為寫作力提升,我重新購入第二本《精準寫作》。因為進入新的學習階段,我要閱讀與反思的問題也改變,而先前的劃線處與重點卻干擾思緒。

第三,隨時反問自己,現在 BBT 和重點是什麼? 例如寫 E-mail 、上班打電話聯繫、與主管討論事情,在各種溝通情境下反覆練習。

閱讀一本書後,我會在便利貼上寫三個重點。先確認魚頭句,再構思我自己的經驗。最後寫BBT及結論與標題。不斷反覆的思考,讓我的核心重點愈來越獨特創新。

養成習慣,有意識的轉化應用,是讓你的想法獨一無二的秘訣。

設定你有興趣的主題與問題,運用魚頭句聚焦重點、 BBT 建立觀點及金字塔結構完整,持續克服思考瓶頸,學會用寫作不斷精進自己。


搶先報名




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

用問題帶動思考,讓教學對話不斷延伸


文:莊慧玲

去年七月,我曾參與洪老師「教學提問力」第一場線上課。那次課後我反思學習並應用在孩子教養上,覺得很有成效。

今年七月,我又報名「教學提問力」第一期公開班。因為好奇在《精準提問》出版後,洪老師將怎麼設計與改版? 而且我也想學會「有觀點的問題組合」與「提問教案設計」,即使這對我非常有挑戰。

果然,這堂課非常精采刺激。特別是有好幾位業界知名的講師,他們不斷好奇追問,堅持要學到的精神,讓當天課中充滿新奇與樂趣。

本次上課,我不斷練習以下三個教學核心:




(一)釐清問題意識,找出學生為什麼要學


很多老師是按教科書來安排課程進度與內容,要在有限時間內將資訊不斷塞給學生,還常害怕自己講得不夠多。

但是,當學生沒有學習動機,或吸收能力有限,講太多反而讓學生失去興趣。

洪老師強調,教學者課前一定要把問題意識弄清楚。先反思問自己,我所想教的核心是什麼?對學生來說,學會後有什麼好處?

舉例來說,升小五的兒子最近在學「因數」。熱愛數學的先生便和兒子分享「了解因數,可訓練觀察拆解,做事時能正確分拆小任務,降低失敗並加速完成。」和孩子說明這是可應用的技能,而不是單純的知識。

此外,經由課前訪綱作業,我領悟到對於原本不懂的內容,初學者是找不出問題的。因為腦中沒有相關資料庫,無法搜尋與回答,所以教學者需要換位,貼近去了解學習者的經驗與需求。

「好的提問引導,將不會的問到會」洪老師告訴我們,透過好的互動對話能讓學生專注想學習,引發動機「你說的這些,我會想多了解。」


(二)建立提問主題,構思話題組合


洪老師建議,教學者要設定具體教學目標,並運用減法思維,將每堂教學內容精簡成三個重點。

再來,教學者要逆向思考,找出一系列有關係的問題組合,然後用大量的討論與實作練習,讓學生積極參與。

洪老師認為,教學現場是要「溝通型教學,確認學生理解」,而非一直講述。設定「這堂課,學會這些就夠了」後,過程中扣緊問題意識,積極承轉教學;引導討論,刺激想法,讓學生一步步踏進你最想教的重點與思考點。

以我自己為例,積極聆聽、勇於表達與跨域協作等能力,都是上了洪老師課程後,一次又一次被磨練出來的。

正因為,無論課前作業、課中討論,及課後修正作業,都需專注用腦大量實作。當我聽不同背景的組員分享時,要想辦法聽懂;上課中要不怕老師丟球(問題),還得趕快把球打回去(限時回答重點);課後還要反思,並用「精準寫作力」的方法寫出學習心得(要說清楚)。

更重要的,學生需要觀察老師肢體語言與表情,去感受情緒與覺察反應,這是實體課無法被線上課取代的原因。這次「教學提問力」整天實體課,我覺得洪老師示範的「邀請式與輕鬆自在的聊天氛圍」、小組討論時「設身處地的相互了解」、以及實體教室「各種對話與變化的體驗感受」,都儲存在每位學員的身體記憶中。

還有,洪老師真誠的反饋與提出具體修正建議,讓學員能逐級挑戰,有效精進。

這是從做中學,並有好的教練陪伴刻意練習,能讓大腦精準學習。


(三)刺激用系統二思考,培養冷靜反思


系統一的快思與系統二的慢想,不但影響我們行為模式,也形塑各自不同的觀點。

那天燒腦課程結束後,回家後我立即應用和兒子聊天。我關心兒子寫字很隨便,但一直找不到好的理由說服他。後來突然想到,便和他分享「使用系統二思考,可以讓大腦升級,秘訣是每次都得挑戰有點困難的事。」兒子覺得這個概念很新奇,我又補充他先前學寫作也是運用系統二,於是他聽完也想試著好好寫字。

藉此,我發現以後可和孩子多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觀察,轉譯成他能理解的語言,讓他多想一點、多好奇一些。

建立教學問題意識,邀請式提問與對話連結,讓學生動用系統二思考,這是我在本次課堂中不斷實戰學習的三個重點,亦是閱讀書本無法得到的親身體會。還有和一群積極學習的學伴彼此刺激,讓我得到多面向的啟發。

教學者要不斷學習、勇於探索,和學生相互學習,讓彼此的對話一直不停延續下去。

最新消息


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

勇於提問反思、努力活出自己的故事

 
文:莊慧玲




洪震宇老師2022年在信義學堂這場《問出故事》的演講,是結合教學提問力與教學故事力的互動式演說。因為疫情轉為線上,反而讓台灣及世界各地近千位的讀者,有機會一同與作者直接交流。

從第一個問題「你對這場演講有什麼期待?」到結尾故事的啟發「我們要做突破/挑戰自己的事」,洪老師精實利用九十分鐘的時間,召喚每位聽眾更深刻的「問題意識」。

用五個故事將聽眾帶到馬祖西莒、花蓮鳳林及花蓮光復,置身於主角所面對的各種挑戰情境中:遙遠小島的邀請、頭一遭沒在地人參與的培訓、不同背景的人怎麼整合與創新、非師培體制怎麼跨域來教老師及老校長的熱淚盈眶等,故事精彩好聽,也讓四個重點間節奏分明。

每段QA,編輯貝雯會即時統整心得與提問,讓講者能在聽者好奇的地方停下來解惑說明,而且貝雯會重新調整問題的順序,移到相關重點出現時再一起回答,會更完整清楚,展現敏銳的觀察與高超的編輯力。

當晚我聽完覺得很意外,洪老師幾乎是公開拆解他「怎麼不一樣?」,教學與寫作時,他如何找出核心,建立模式。我整理自己觀察與學習心得如下:


(一)提問前要思考問題意識


洪老師每次上課,第一個一定會先問「你的學習目標是什麼?」,接著再問「你的阻礙/挑戰是什麼?」,下課前也一定要學員思考「今天學到的三個重點/心得」。這都是在刺激學習者要有意識思考自己的「問題意識」。

洪老師在演講中也提到,地方創生很難,大家遇到的問題也大同小異,洪老師說「重點是必須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」。發現問題在哪裏後,他再利用有效的架構與模式深度剖析,用提問引導溝通討論及修正。

其實,《精準提問》已將問題意識說明的很清楚。我第一次讀時,也忍不住在第三章的圖3-1及3-2旁寫下「好清楚」的註解,而這次演講洪老師也拆解他寫《風土創業學》,研究各種案例的問題意識,很值得一聽。

洪老師近年的精準與風土系列4本書,寫作初衷就是為了幫助讀者思考,如何面對真實的各種挑戰。


(二)實作才能知道問題在哪裏


洪老師提醒,雖然知道很多知識及方法,但「會不會問? 會不會寫? 會不會實做?」才是關鍵問題。

洪老師提到:大家主觀意識很強,各做各的,有自己的工作要忙,誰也不想聽誰的,導致他們不一定要有效整合,活動辦完就離開,力量是分散的。

這段話我非常有感。我自己是上班族媽媽,為了想兼顧育兒與工作,經常和時間賽跑,即使我之前學習時間管理、教養方法、整理收納等,都無法真正解決我的難題,仍感到生活十分忙碌與急燥不安。直到二年前參加洪老師的《精準寫作》課,才開始有效訓練邏輯思考。

那時四十三歲第一次學寫作的我,是寫作的門外漢。經過一次次努力寫出文章,現在我能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,也透過文字記錄我重要的想法與經驗。而且還能更自在的生活與學習,並駕馭工作上的難題,這都是因為我建立自己的模式思考,並能應用在精進各種能力。

我覺得這次演講的精華,就是「模式思考」。洪老師表示,要先找出「核心」,也可說是找出「難題」。再拆解關鍵要素與結構關係,加以解構及重構。因為我已經會運用,所以能更了解,如果你聽完很好奇,我真心推薦來參加洪老師在澄意文創公開班課程,如同洪老師所說「狠狠實作才知道問題在哪裏」。

此外,貝雯幫讀者問了很棒的問題「光靠閱讀,可以學會嗎?」。洪老師認為閱讀是了解概念,還是要有教練帶領,找出思考盲點與誤區加以修正,才能學會。同時他也分享自己的閱讀反思方法,作者是怎麼想的? 運用時有什麼缺點? 如果是我要怎麼做?

(三)教學需要對話,不只是問


我覺得現在要當老師真得很不容易,要趕教學進度、處理班務行政,還要經營班級關係。特別是疫後線上教課,老師要耗費加倍的心力,積極在線上吸引學生專注。

我兒子也曾在學校有很深的學習障礙,他不喜歡填鴨式教學、沒有學習動機,對課業充滿挫折。我想這也是很多現今學生的問題縮影,但這個難題,不能單靠學校教師就能解決,還需要家長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,而且這要長時間努力才能有效改變。

然而無論是師生或親子關係,我們需要更多有效的對話。有對話才是真溝通,積極聆聽才是重點。要聽、要觀察、要回應,用討論及表達讓孩子練習實作,《精準提問》完全能應用在教學現場。

洪老師分享孩子們的真誠期待「老師會讓我們願意努力思考」、「老師願意回應我們很多問題」、「老師讓我們有想像力」,我想這也是每位教師與父母最期待的美好關係。洪老師認為,基層的老師、地方公務員,最需要的是能提升流程能力的有效教學訓練,而這也是最不需靠硬體經費的投資

我想洪老師為了回饋廣大的讀者,非常努力構思及精心安排這場演講,加上大家的踴躍參與共同成就了這個故事。

聽完演講,我們要想辦法應用:用問題意識思考人生,用提問磨練觀點,鍛煉深度思考力,真誠面對責任與挑戰,勇於表達及努力實踐夢想,我們也可以創造令人感動的故事。


最新消息



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

《我是你的觀護人》在人性與真相間,勇於實踐正義,守護社會安全


文:莊慧玲




《我是你的觀護人》這是一本認識法律工作者與了解人性的好書,不但沒有難懂的法律術語,作者深刻描繪她與個案間鬥智及過招經驗,生動寫實又好讀。

因犯罪被關在監獄的受刑者,表現良好可以提前釋放,但假釋期間需要「保護管束」,觀護人就是執行此項任務的司法人員。

作者反思觀護人工作的本質,其實是要「專注了解人內心的價值天平」。坐在她面前的個案,一顆破碎的心仍被鐵鍊拴上,而且心中價值天平早已失衝。

如何幫助個案找到力量,能重新衝量得失,下定決心不再重回犯罪之路,是作者唐觀最想達成的目標。書中藉由21位同學的人生故事,讓我們看見唐老師是如何用心鼓勵及陪伴,幫助他們重新做人。

我也想紀錄閱讀本書後,非常有感的三個部分:


專心的聽能讓人萌生勇氣


作者去訪視毒品犯小花的家時,從小花姑姑哽咽又驚呀的表情,作者看出姑姑的心酸「為什麼自己用心照顧的孩子,卻什麼都不告訴自己,反而告訴一個外人?」

身為母親,當我讀到這段文字,不禁回想起自己教養之路上的許多挫敗。那往往是來自我們不夠了解孩子,或忽略用心傾聽孩子的內心話所引發的親子摩擦。

在4月12日作者與宋世祥老師對談中,唐觀分享「專心的聽,在聆聽的過程中,可以讓講的人萌生勇氣」。

我也很認同唐觀的看法。其實孩子要的不多,只要父母能停下來,好好聽孩子說話及陪伴,孩子就能擁有更多的勇氣面對挑戰。


有力量去接近事實,並幫助對方坦然面對


有次,作者教大眼妹運用敍事治療方式,讓將不輕易向外人訴說的「家內性侵」悲劇,透過文字紀錄出來。

而唐觀與大眼妹的對話令人感動:「妳可以慢慢回家寫,下次老師會認真的看」、「這世上只有老師真心在乎我,肯聽我講話」。

這種「有人在乎我」的感受,就是唐老師傳遞給個案最深最溫暖的關懷,可以信任安心敍說自己過去的往事。

此外,作者更透過深入了解個案這個人、想方設法去解決對方內心的困境。

在4月22日作者與洪震宇老師對談中,唐觀分享:她是在個案的欺騙與謊言中成長,她雖然很想相信個案的話,但是她更想知道真相。

然而,真相不是一個平面,需要多方查證了解。唯有了解真相,觀護人才能謹守法律界線,勇於實現正義及守護社會。

這就像父母明明知道孩子犯錯卻又說謊,我們更要超越那種難以言喻的複雜心情,深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,並能看出人性的弱點,才能幫助孩子有面對真相的勇氣。


只要願意改變,就能逆轉人生危機


書中提到前科累累的犯罪老手阿龍,再遇到唐觀後,願意從中年開始重新經歷年輕時沒吃過的苦、沒有做過的工,即使貧困卻努力生活著,沒有繼續犯罪。逆轉「中年危機」重新做人的阿龍,值得我們深思。

在4月26日作者到監所關注小組的座談中,再次分享「有信任才會盡可能告訴我在想什麼,我才有機會敲開門鎖」、「是他自己願意改變自己。」

我想,不只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改變,父母更需要不斷學習與成長,自己要先願意改變,親子關係才有更多互動與信任。




了解一個人很難,改變一個人更難。但作者告訴我們:認真的聽、有勇氣了解真相並讓對方願意改變自己,還是有機會走出黑暗、迎向陽光。

作者在書中提到,這是一本有關司法邊緣人幫助社會邊緣人的書。而我們一般人很難窺見這些犯罪様態及真實人性。可以透過閱讀本書,讓黑暗角落的故事能被看見及了解。

了解別人的人生故事,也可以幫助了解我們自己,因為,只要是人都是一樣的,我們都渴望被傾聽與理解。


最新消息



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

用訪談與寫作,磨鍊精準思考


文:莊慧玲




第 25 期《精準寫作力》從情人節開課,並在白色情人節結業。「學員情人」的情人節禮物,就是「思考更銳利,感受更細腻」,不過這是需要自己努力投入練習,才能獲得的珍貴能力。

昨晚「編輯會議」中,有六位學員輪流報告採訪稿架構。其中二篇令我印象深刻,是兒子採訪自己父親的故事。

課堂中,洪老師透過重新聚焦主題與詮釋意義,不僅讓父親的「人生故事」更感人,而原本對父親不太了解的兒子,藉由「編輯後的故事」,也重新理解了父親的內心世界,這是學習寫作意外得到的驚喜。

《精準寫作》提到,採訪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放下自己的主觀角度,《精準提問》亦指出,提問力能挖掘個人內心感受與故事,協助我們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,並與他人建立信任連結。


我比較二本書的內容,發現提問與寫作都需要的三個核心能力:


逆向思考: ROA  vs. 問題意識


心中有讀者,你寫的重點才有意義。同樣的,具備問題恴識,才能更敏銳地聽出重點及追問。

因此,寫作與提問都是強迫自己,反向與換位的思考練習。


架構清楚:落段 vs. 問題組合


落段是寫作的基本單位,並且落段與落段間,要有因果關係與邏輯順序。相同的,好問題是一系列的問題組合,並且問題與問題間,亦要有順序、層次且相關連。

當文章與對話能井然有序,溝通才有效果,讀者才不會看不懂,亦或是訪談時問到一堆「句點」。


觀點聚焦: BBT vs. 問題切入點


BBT 是寫作者獨特的觀察點,從觀點展開整篇文章。這如同,問題切入點是提問者最在意的情況,從最想問的問題出發,有方向的展開提問與對話循環。

寫作與提問,都是從一個點精細地編織想法,更深度理解議題與現象,還有人的感受與行為。


練習才能自己發現問題,解決後才是真正做到


採訪編輯會議實作,是應用 BBT 與金字塔的綜合練習。透過訪談與整理,能深度挖掘別人的故事,並提出自己的觀察與見解,學習以新的視角重新看待生活與工作。

我想起第 17 期課程中,洪老師分享「改變想法,讓你感覺每天都很不一樣,像沉浸在嶄新的世界」。這次「學員情人」的大腦,當然也被「最強大腦魔鬼教練」給煥然一新。

即使課程結束,我們仍要持續、有意識去應用所學到的:能反思、有架構及產出自己的觀點。練習真誠的傾聽、當自己的讀者並跟自己開編輯會議,無論工作與生活,我相信都將更精采有趣。


最新消息


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

《精準提問》新書推薦文:把問題轉換為機會,創造更好的自己







閱讀《精準寫作》後,為了想學會書中的方法,我陸續參加洪震宇老師的寫作課,接著又上了提問課及故事課,還擔任寫作課助教與教學提問線上課助教,從不同面向角度來深化自己的學習成果。

洪老師的新作《精準提問》,內容更為簡單具體,很好理解。例如,我原本不太熟悉怎麼思考訪談大綱、教學設計及銷售專業,但是讀完老師的說明,就能了解背後的概念。書中提出的案例,也是經常會碰到的狀況;而老師示範的提問修改,也十分清楚,讓人可以練習與運用。


這本書讓我最有共鳴、亦是這一年半來具體實踐的三個功夫,包括:



建立問題意識,找出難題


洪老師提到,提問要先有整體觀,扣緊「肉粽頭」難題,串起要解決的相關問題。

回想首次上課,老師提問的第一個問題「你學寫作的目標是什麼」,我第一時間反應是「想教兒子寫作文。」但是經過老師追問,我才發現問題關鍵應該是「我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寫」,如果我做不到,又如何能教別人?

找對問題,不只燃起我學習的動機,也讓我學會在生活與工作上主動思考。


開啟話題,提出有效解法


洪老師獨創的「5W1H冰山模式訪談架構」,讓我們潛入人心,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。

近二年在工作上遇到許多瓶頸與挑戰,我將老師示範的提問方式,實際應用在職場上。例如主動向主管請教與提問,澄清我不太理解的任務目標,或是積極與跨部門交流想法與資訊。透過提問與討論,我得以在權衡資源與時效後,構思更好的流程做法,順利完成許多任務。

藉此,我不只提昇個人工作能力,推動與他人的合作,也發揮出個人獨特價值。


保持好奇,學習突破自己


洪老師強調,提問最重要的是專心聽,讓對方願意說,透過「總結式聆聽」,在短時間內將你理解的內容,用自己的話做出摘要,重新挖掘每段對話意義。

書上形容「這是一種大腦高速運轉的心智鍛鍊過程,運用淘金思維的系統二慢想」。這也是我學習提問力得到最棒的禮物:獨立思考,持續更新大腦的作業系統。


提問力讓好奇的發現者,更懂學習、更能突破現狀、創造自己的好機會。透過提問鍛練深度思考,幫助我打破認知框架,在工作與家庭生活外,開拓我有興趣的主題,讓人生的視野更寬廣。

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