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

勇於提問反思、努力活出自己的故事

 
文:莊慧玲




洪震宇老師2022年在信義學堂這場《問出故事》的演講,是結合教學提問力與教學故事力的互動式演說。因為疫情轉為線上,反而讓台灣及世界各地近千位的讀者,有機會一同與作者直接交流。

從第一個問題「你對這場演講有什麼期待?」到結尾故事的啟發「我們要做突破/挑戰自己的事」,洪老師精實利用九十分鐘的時間,召喚每位聽眾更深刻的「問題意識」。

用五個故事將聽眾帶到馬祖西莒、花蓮鳳林及花蓮光復,置身於主角所面對的各種挑戰情境中:遙遠小島的邀請、頭一遭沒在地人參與的培訓、不同背景的人怎麼整合與創新、非師培體制怎麼跨域來教老師及老校長的熱淚盈眶等,故事精彩好聽,也讓四個重點間節奏分明。

每段QA,編輯貝雯會即時統整心得與提問,讓講者能在聽者好奇的地方停下來解惑說明,而且貝雯會重新調整問題的順序,移到相關重點出現時再一起回答,會更完整清楚,展現敏銳的觀察與高超的編輯力。

當晚我聽完覺得很意外,洪老師幾乎是公開拆解他「怎麼不一樣?」,教學與寫作時,他如何找出核心,建立模式。我整理自己觀察與學習心得如下:


(一)提問前要思考問題意識


洪老師每次上課,第一個一定會先問「你的學習目標是什麼?」,接著再問「你的阻礙/挑戰是什麼?」,下課前也一定要學員思考「今天學到的三個重點/心得」。這都是在刺激學習者要有意識思考自己的「問題意識」。

洪老師在演講中也提到,地方創生很難,大家遇到的問題也大同小異,洪老師說「重點是必須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」。發現問題在哪裏後,他再利用有效的架構與模式深度剖析,用提問引導溝通討論及修正。

其實,《精準提問》已將問題意識說明的很清楚。我第一次讀時,也忍不住在第三章的圖3-1及3-2旁寫下「好清楚」的註解,而這次演講洪老師也拆解他寫《風土創業學》,研究各種案例的問題意識,很值得一聽。

洪老師近年的精準與風土系列4本書,寫作初衷就是為了幫助讀者思考,如何面對真實的各種挑戰。


(二)實作才能知道問題在哪裏


洪老師提醒,雖然知道很多知識及方法,但「會不會問? 會不會寫? 會不會實做?」才是關鍵問題。

洪老師提到:大家主觀意識很強,各做各的,有自己的工作要忙,誰也不想聽誰的,導致他們不一定要有效整合,活動辦完就離開,力量是分散的。

這段話我非常有感。我自己是上班族媽媽,為了想兼顧育兒與工作,經常和時間賽跑,即使我之前學習時間管理、教養方法、整理收納等,都無法真正解決我的難題,仍感到生活十分忙碌與急燥不安。直到二年前參加洪老師的《精準寫作》課,才開始有效訓練邏輯思考。

那時四十三歲第一次學寫作的我,是寫作的門外漢。經過一次次努力寫出文章,現在我能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,也透過文字記錄我重要的想法與經驗。而且還能更自在的生活與學習,並駕馭工作上的難題,這都是因為我建立自己的模式思考,並能應用在精進各種能力。

我覺得這次演講的精華,就是「模式思考」。洪老師表示,要先找出「核心」,也可說是找出「難題」。再拆解關鍵要素與結構關係,加以解構及重構。因為我已經會運用,所以能更了解,如果你聽完很好奇,我真心推薦來參加洪老師在澄意文創公開班課程,如同洪老師所說「狠狠實作才知道問題在哪裏」。

此外,貝雯幫讀者問了很棒的問題「光靠閱讀,可以學會嗎?」。洪老師認為閱讀是了解概念,還是要有教練帶領,找出思考盲點與誤區加以修正,才能學會。同時他也分享自己的閱讀反思方法,作者是怎麼想的? 運用時有什麼缺點? 如果是我要怎麼做?

(三)教學需要對話,不只是問


我覺得現在要當老師真得很不容易,要趕教學進度、處理班務行政,還要經營班級關係。特別是疫後線上教課,老師要耗費加倍的心力,積極在線上吸引學生專注。

我兒子也曾在學校有很深的學習障礙,他不喜歡填鴨式教學、沒有學習動機,對課業充滿挫折。我想這也是很多現今學生的問題縮影,但這個難題,不能單靠學校教師就能解決,還需要家長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,而且這要長時間努力才能有效改變。

然而無論是師生或親子關係,我們需要更多有效的對話。有對話才是真溝通,積極聆聽才是重點。要聽、要觀察、要回應,用討論及表達讓孩子練習實作,《精準提問》完全能應用在教學現場。

洪老師分享孩子們的真誠期待「老師會讓我們願意努力思考」、「老師願意回應我們很多問題」、「老師讓我們有想像力」,我想這也是每位教師與父母最期待的美好關係。洪老師認為,基層的老師、地方公務員,最需要的是能提升流程能力的有效教學訓練,而這也是最不需靠硬體經費的投資

我想洪老師為了回饋廣大的讀者,非常努力構思及精心安排這場演講,加上大家的踴躍參與共同成就了這個故事。

聽完演講,我們要想辦法應用:用問題意識思考人生,用提問磨練觀點,鍛煉深度思考力,真誠面對責任與挑戰,勇於表達及努力實踐夢想,我們也可以創造令人感動的故事。

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