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

用問題帶動思考,讓教學對話不斷延伸


文:莊慧玲

去年七月,我曾參與洪老師「教學提問力」第一場線上課。那次課後我反思學習並應用在孩子教養上,覺得很有成效。

今年七月,我又報名「教學提問力」第一期公開班。因為好奇在《精準提問》出版後,洪老師將怎麼設計與改版? 而且我也想學會「有觀點的問題組合」與「提問教案設計」,即使這對我非常有挑戰。

果然,這堂課非常精采刺激。特別是有好幾位業界知名的講師,他們不斷好奇追問,堅持要學到的精神,讓當天課中充滿新奇與樂趣。

本次上課,我不斷練習以下三個教學核心:




(一)釐清問題意識,找出學生為什麼要學


很多老師是按教科書來安排課程進度與內容,要在有限時間內將資訊不斷塞給學生,還常害怕自己講得不夠多。

但是,當學生沒有學習動機,或吸收能力有限,講太多反而讓學生失去興趣。

洪老師強調,教學者課前一定要把問題意識弄清楚。先反思問自己,我所想教的核心是什麼?對學生來說,學會後有什麼好處?

舉例來說,升小五的兒子最近在學「因數」。熱愛數學的先生便和兒子分享「了解因數,可訓練觀察拆解,做事時能正確分拆小任務,降低失敗並加速完成。」和孩子說明這是可應用的技能,而不是單純的知識。

此外,經由課前訪綱作業,我領悟到對於原本不懂的內容,初學者是找不出問題的。因為腦中沒有相關資料庫,無法搜尋與回答,所以教學者需要換位,貼近去了解學習者的經驗與需求。

「好的提問引導,將不會的問到會」洪老師告訴我們,透過好的互動對話能讓學生專注想學習,引發動機「你說的這些,我會想多了解。」


(二)建立提問主題,構思話題組合


洪老師建議,教學者要設定具體教學目標,並運用減法思維,將每堂教學內容精簡成三個重點。

再來,教學者要逆向思考,找出一系列有關係的問題組合,然後用大量的討論與實作練習,讓學生積極參與。

洪老師認為,教學現場是要「溝通型教學,確認學生理解」,而非一直講述。設定「這堂課,學會這些就夠了」後,過程中扣緊問題意識,積極承轉教學;引導討論,刺激想法,讓學生一步步踏進你最想教的重點與思考點。

以我自己為例,積極聆聽、勇於表達與跨域協作等能力,都是上了洪老師課程後,一次又一次被磨練出來的。

正因為,無論課前作業、課中討論,及課後修正作業,都需專注用腦大量實作。當我聽不同背景的組員分享時,要想辦法聽懂;上課中要不怕老師丟球(問題),還得趕快把球打回去(限時回答重點);課後還要反思,並用「精準寫作力」的方法寫出學習心得(要說清楚)。

更重要的,學生需要觀察老師肢體語言與表情,去感受情緒與覺察反應,這是實體課無法被線上課取代的原因。這次「教學提問力」整天實體課,我覺得洪老師示範的「邀請式與輕鬆自在的聊天氛圍」、小組討論時「設身處地的相互了解」、以及實體教室「各種對話與變化的體驗感受」,都儲存在每位學員的身體記憶中。

還有,洪老師真誠的反饋與提出具體修正建議,讓學員能逐級挑戰,有效精進。

這是從做中學,並有好的教練陪伴刻意練習,能讓大腦精準學習。


(三)刺激用系統二思考,培養冷靜反思


系統一的快思與系統二的慢想,不但影響我們行為模式,也形塑各自不同的觀點。

那天燒腦課程結束後,回家後我立即應用和兒子聊天。我關心兒子寫字很隨便,但一直找不到好的理由說服他。後來突然想到,便和他分享「使用系統二思考,可以讓大腦升級,秘訣是每次都得挑戰有點困難的事。」兒子覺得這個概念很新奇,我又補充他先前學寫作也是運用系統二,於是他聽完也想試著好好寫字。

藉此,我發現以後可和孩子多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觀察,轉譯成他能理解的語言,讓他多想一點、多好奇一些。

建立教學問題意識,邀請式提問與對話連結,讓學生動用系統二思考,這是我在本次課堂中不斷實戰學習的三個重點,亦是閱讀書本無法得到的親身體會。還有和一群積極學習的學伴彼此刺激,讓我得到多面向的啟發。

教學者要不斷學習、勇於探索,和學生相互學習,讓彼此的對話一直不停延續下去。

最新消息